央广网天津1月19日消息(记者张强)基层治理如烹小鲜,需精准发力、多方协同,方能化解难题,提升群众幸福感。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街道远洋城片区地处交通要道,车流量大,停车资源紧张,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居民生活,也影响着城市有序运行。胡家园街道积极应对,通过组建专项调研小组,深入当地考验查证、召集多方研讨,精准定位问题根源,开启了一场创新驱动的停车治理攻坚战。
各社区充分的发挥协调各方作用,搭建起居民、物业、业委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。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公司深入小区,对公共区域和闲置角落进行详细勘察,结合小区真实的情况,精准规划车位增设位置,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消防安全评估,确保在不影响小区消防安全前提下,合理地布局新增车位。这一举措成效显著,原本规划地上车位数总计2613个,经过精心挖掘,各小区统计上来的地上存车位达到3125个,成功增加了512个车位,缓解了地面停车压力。
针对僵尸车这一“顽疾”,街道采取了“精准定位、联合整治”的新模式。各社区充分的发挥基层治理枢纽作用,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构建多部门联动的高效治理体系;联合交警、城管等职能部门,通过大数据技术与社区工作人员实地排查相结合的方式,对长期占用车位的僵尸车进行精准定位,并依法依规进行清理拖移。同时,为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,社区还设立了居民举报奖励机制,鼓励居民提供身边僵尸车线索,让治理工作更加贴近群众、深入社区,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。经过不懈努力,远洋城片区小区内外53辆僵尸车得到一定效果处理,释放出50余个车位存量,让有限的停车资源得以重新利用,提升了车位使用效率。
鉴于地下车位产权与销售租赁权的复杂情况,街道开创了“多元联动、高层对接”的协调机制,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与物业公司一同深入到车位分销、代销公司,开展多轮协商谈判,详细阐述远洋城片区停车难的严峻现状,和增加可租赁车位对缓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性,争取释放更多可租赁车位;另一方面,街道领导主动出击,与物业高层及上级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,从根源上推动地下车库及车位管理问题的解决,打破了以往车位只租不售的模式。通过这一些创新举措,街道初步达成释放370个地下车位用以租赁的目标,为远洋城片区停车难题带来有效缓解。
为充分利用公共资源,大胆尝试“跨界合作、资源共享”新模式。各社区发挥关键作用,主动作为,打破传统地域和行业界限,积极与辖区内的商业、医院等机构开展深度洽谈与合作。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劳,仔细地了解各资源单位车位使用情况和闲置时段,通过反复沟通协商,建立起远洋城片区“无忧共享”停车机制。滨兴花园社区率先垂范,凭借小区地下车位充裕优势,拿出200个车位搭建小区间车位共享平台,吸引了3个小区共同参与,让车位资源在小区间流动起来。远洋滨尚社区同样全力以赴,经过与多方的不懈沟通与协调,成功争取到未来汇商业广场地下存车位200个,并以包月99元的亲民价格向居民开放,还协调出辖区医院8个车位,为构建片区多元停车共享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执法与停车场建设方面,街道推行“严格执法、科学建设”新举措。街道联合交警等单位和部门加强联动,形成执法合力,加大对路面违规停车查处力度,确保道路畅通无阻,同时,联合城市管理部门,依据片区发展布局与居民停车需求,经过深入调研,对部分闲置地块和路段进行科学改造。未来汇商场南侧公共区域成功增设了42个停车位,远洋城小吃一条街改造后增加了50个车位,这些新增资源使周边小区车位得到一定效果补充,主干道停车秩序得到非常明显改善。
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,远洋城片区纾解1000余辆汽车停车问题,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度的提高。未来,胡家园街道将继续坚持多方联动、联建共建的工作模式,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,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为打造和谐有序、幸福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懈努力,让创新治理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居民,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新台阶。